第二十一章 越境讨何愧海内-《东吴之孙策》
第(3/3)页
孙朗越是这样说,孙策越是觉得惭愧。不过他还是又将【问天剑】递了过去。
“不!”明白了孙策的意思,孙朗却摇了摇头,将他递过来的【问天剑】推了回去。
“这……”孙策呆滞。
“这本就是兄长的,又何必再给我。放在我这里,只会糟践了它,与其让它生锈,倒不如让它跟随兄长,物尽其用。为孙家建功立业、为黎民百姓谋福、还天下以太平。我相信,我们的父亲也是这么期望的!”
孙策听了,沉默了片刻。陡然抬头,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沉稳地接过「问天」,道:“好!”
这一刻,孙策除了有对弟弟宽宏和信任的感动外,还感觉到了作为长兄责任的沉重。
“我——孙策,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会保护好大家!”他如是想着。
第二日凌晨,天色尚黑。校场上,孙坚红袍黑甲,座下青棕神驹,来回巡视了眼。士卒们兵甲整齐,目光坚毅凛冽,盛气凌人。孙坚满意地点了点头,一举手中松纹古锭刀,高声喝令:“出发!”
随着将军的一声令下,数千虎士犹如滚滚黑潮,踏步发出厚重的声响浩荡而去,使得本就瘆人的黑夜更加可怖。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天下多战乱,兵民饱受其灾。可对于一名老卒来说,战死疆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漫长的行军,奔波劳累而死。
从长沙到零陵,一路约三百公里的路程。其中道路多山水、沼泽险地,以孙坚现在的行军速度,最快也要三天。
可现在的零、桂两郡,正处在乱贼烧杀抢掠的战火之中。大汉的百姓,身处水生火热。孙坚心系苍生和两郡安危,即使平时体贴下属、爱兵如子的他,也不得不催促士兵,加速行军。那一份不忍与自责,他也只能独自深深地隐藏在心底。
行了几个时辰,孙坚人困马乏,士卒也势气低落。
琼罗玉宇,一座规格宏丽的古城直插云霄,陡然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孙坚见了一喜,回身顾问身侧的向导:“此乃何处?”
“启禀将军,这是荆州的治所——襄阳城。荆州刺史王睿王大人就住在此处。”
“哦!”孙坚眉毛一扬,道,“这就是襄阳城么?果然不负‘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这王睿,既是荆州刺史,又与本将同为大汉臣子,当往城中叙叙旧!正好歇息片刻,求些粮饷辎物,以补军需。”于是领军向襄阳赶来。
“城下何人?”
未得近前,襄阳城上守卫率先高声喝问。
孙坚打马上前答话:“我乃长沙太守孙文台是也,特来求见刺史王大人!军马疲乏,求些粮草以备军用。”
“怎么回事?”
襄阳城内,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走上了城楼。挟着一帮下属,不断地打着哈欠,看样子是睡觉刚被吵醒的。
“启禀大人,有一个自称是长沙太守的人求见,他还带了数千大军,说是来求粮的,现下就在城下!”守卫毕恭毕敬地答道。
“长沙太守?那个孙坚?!”那人轻笑一声,面有不屑,道,“求粮?哼!大清早的,还带着一帮人,这是要谋反么!”
原来这王睿乃文官出身,对于身为自己治下的以武功封为太守的孙坚很是瞧不起。在他看来,太守一职,乃一郡之最高长官,主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关系着数万百姓的安危。像孙坚这样只懂得打打杀杀的粗莽武夫,又怎么做得来!他耻与此人同僚。
“你告诉他,让他从哪儿来就乖乖地回哪儿去!如果还赖着不走,放箭驱赶就是了!”
“大人,不可啊。小人听说这孙坚可是号称『江东猛虎』、出了名的杀人不眨眼啊。将他激怒了,有祸无福啊。如今他带兵前来,只怕是为了零、桂的祸乱,途经襄阳罢了。无非是些粮草,大人不妨允些给他,也好少一祸患!”谋士急忙出言劝谏道。
目光微瞥,杀机毕露的眼神刺得那谋士一个激灵。
“一介莽夫,有何所惧!我乃堂堂荆州刺史,他要来,便让他来吧!”男子哼了一声,又打了个哈欠,将披在身上的外套紧了紧,终于缓缓离开。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