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节 反腐败-《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1/3)页

    喊这些人回来,其实是休息一下,让他们坚定一下信念,至于具体情况,他们不是很关心,只知道手里有粮有钱,今年能够打仗就行了。

    杨潮期待的大家热烈的讨论没有发生。

    唯有黄凤府忧心忡忡,认为杨潮的财政政策太过冒进了。

    “大人,今年还要发债券啊?”

    “发,至少两千万,两千万不够就发三千万。”

    黄凤府道:“去年的一千万今年就该还了,我预计了一下,今年收入最多也就两千万,浙江、江西和山东三地去年都有战事,大人您说要免税一年的。今年军政两方如果支出照旧,怕是还不上这些钱,怎么还敢借?”

    杨潮道:“正因为还不上,所以才要借啊。”

    黄凤府惊叹:“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这利滚利,什么时候能还清啊?”

    杨潮道:“谁说本督打算还清了。不还,只要官府信用没有破产,总能借到钱,还利息总比还本金要划算的多。”

    后世的大英帝国欠着荷兰人几亿荷兰盾,每年利息两千多万超过两百吨白银,但是他们还了三百年都没有还本金,绝对不是还不起,而是他们认为还利息更划算。

    只要政府信用不破产,总能够借到更多的钱,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政府动辄欠债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原因,不过也只有政府能够这么玩,其他实体一般不具有这么坚挺的信用。

    大明朝坏就坏在扯淡的财政上,空有全世界最多的国民,最庞大的经济体,竟然是因为没钱穷死的,如果崇祯每年有五千万财政,给西北一年拨去一千万担漕粮,只要饿不死人,鬼会造他的反。

    黄凤府听到杨潮这种利滚利打算把阎王债背到底的决心,一点都不认同。但是却不好反对,反正官府吗,没钱了大不了赖账,谁还敢造反不成。

    “凤府啊。你还可以这么想。那些土财主一个个都把银子埋在地里,让他们都拿出来变成债券,我们在把钱花出去,这样很多百姓就有了生计,是百姓之福啊。”

    黄凤府叹道:“为百姓谋福。可也得量力而行啊。去年一千万两银子,三分月息,一年就是三钱六,这就是三百六十万两啊。白白就花出去了。”

    杨潮道:“这不算贵了。谁让大明的官府没有信用,去年借钱给官府的,那都是爱国人士,土财主就没有几个,大多数都是老百姓,这怎么行?把百姓手里的钱都抽出来了,他们怎么做买卖。怎么添置织机扩大生产,还是要让土财主支持咱们。土财主认钱不认人。”

    黄凤府点了点头。

    杨潮又道:“如果士绅都借给我们钱了,你说他还敢不支持我们?”

    这句话让黄凤府眼前一亮,他觉得这才是杨潮的目的,原来隐藏的这么深啊,难怪他过去就没见过杨潮有什么爱民的举动,连给受灾的百姓建房子,都是借钱给他们,还要收利息,过去的官府那绝对是直接拨付砖瓦木材的。

    原来杨潮的打算在这里啊。欠了缙绅的钱,缙绅就不敢给官府惹事了,不然没人还钱了,高。实在是高。

    “那我们今年还是三分息?是不是太高了?”

    黄凤府依然觉得三分月息太高,如果能降到一分息就好了,可是降到一分,他又怕没人买了。

    杨潮道:“月息就不降了,但是年限可以加长,今年我们发三年期的。”

    后世年限越长的债券。利息就越高,就跟存款一样,三年期的固定存款利率肯定高过活期和一年期的利率,债券发的时间长,意味着偿还的年限长,借款的成本其实是大大降低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