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节 反腐败-《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投资,只吃利息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倒是无所谓,反正闲钱埋在地下又生不出钱来,借给官府,一年得到三钱六的利息,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前提是,他们充分信任官府会还钱。

    “所以这份报告可以发到报纸上去,同时加点内容,把去年偿付利息的数字也加进去。我发现我们借出去一千万两,可是按时取利息的只有六百多万两的债券,很多人都不打算收取利息啊。这是完全支持官府。这种节操很好,但是做法是不对的。我们不能让支持官府的爱国百姓吃亏不是。号召大家都来取息,不要怕官府还不起钱,官府有的是钱。”

    让大家看看,杨潮治下每年可以收取将近两千万税银,而且有意愿支付利息,这信用肯定会大涨一截的,如果真能把埋藏在地主家里的银子撬出来,那可比从日本每年刮来那点银子多了无数倍啊,通过银票变成货币后,大明朝可能一下子就不缺货币了。

    后世的专家推算,整个大明一朝,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在一亿到两亿,而其中大部分被窖藏了起来,只有六千万两左右在市面上流通,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出现大量铸造私钱的情况。

    而中国历史上可不止大明一朝流入白银啊,从唐宋时期就开始了,只是前期毕竟少而已,但是中国古代自己也挖掘金银,几千历史滴水成河绝对不会少于一两亿,历朝历代挖掘的贵金属又不会消失,也不可能都被皇帝带进棺材里去了。

    假如历朝历代积攒的白银有两亿两,从唐宋到大明流入两亿两,明代又流入两亿两,这就是六亿两白银,只会少不会多,如果能将这些白银都存入银行做资本金,就会变成六亿两银票,甚至可能更多,因为杨潮跟拿骚商定的制造货币的模式中包括一个银行购买官府债券的方法。

    官府的债券也可以作为本金发放纸币,纸币通过购买债券流入官府的金库中,然后花出去这给市场释放了一大批货币,基本上达到了控制货币发行量的目的,这样大明的经济,就不会在受到货币不足的制约了。

    “所以发三千万两债券,百姓认购剩下的,江南银行包销了。不要愁没钱花。今年最多三千万两,明年就可以扩大到五千万两银子。相信我,十年后你不发一两亿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见人。”

    杨潮对黄凤府循循善诱道。

    黄凤府完全被惊呆了,一亿两银子啊,光是利息就是三千多万,如果崇祯在世。知道自己欠这么多钱,估计宁可不做皇帝了。

    “你今年的任务是,将官府弊端完全革除,官府是很敏感的地方,官府不稳。百姓就不会稳,所以快刀斩乱麻,一年时间必须把政局稳定下来。我要你组建一个跟军队一样令行禁止的官府,从南京发出的政令,十天之内我要治下每一个县都开始实施。你可有成算?”

    黄凤府狠狠道:“考成法,剥皮充草!”

    他打算采取严刑峻法了,采用张居正制定的考成法,完不成任务的官员,直接用朱元璋的办法剥皮。

    “太过,太过了。本督想来主张。轻刑罚,严执法!你只有执法严厉了,才不会有人犯法,至于你惩罚是打一顿板子,还是直接砍头,其实效果是一样的。只要知道伸手必被捉,就没人伸手了。你不执法,哪怕就是把法律定的株连九族也没有意义。”

    “那大人的意思是,不用考成法了?”

    “用必须得用,但是惩罚依照大明律即可。在本督更改律条之前,大明律是有效力的,大家都必须遵守法律吗。”

    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对贪腐的惩治力度。大概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但是大明的官员,却是最贪腐的,因为阵型法律的是文官,贪腐的也是文官。

    “还要要完善检查制度,军中还得抽出三百个读书人给我。我要组建一个秘密巡视组,常年秘密巡视各地。”

    “锦衣卫?”

    黄凤府一惊。

    “什么锦衣卫,这叫廉政公署,只对最高权力负责,有权力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拘留任何官员两天,你也包括在内!”

    黄凤府不由心里一寒,以为杨潮打算以军法治国了,这活脱脱就是明初朱元璋那套吗。

    唯一不同的是:“严格控制贪腐,同时提高官员待遇。今年县令一级的,月俸一百两,年底发三个月奖金,如果有小错,奖金扣除。一个不犯错的县令,一年能拿到一千五百两,足够过上不错的生活了。”

    黄凤府道:“可是他们随便动动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县令万把两银子也是捞得到的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