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再作一首诗-《卷战袍以盖山河》
第(2/3)页
但这在曹庸看来也说明不了什么,只能说明王令这个人能够坚守本心,品德无碍,再多一番评价的话,就是这个人武力不凡,至少这一点,在王令独斗他曹府十几名护院不落下风就能看出来。
可是那又怎样呢?即便老人认为王令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但再好的苗子,在成长起来之前,都是那些人随手一掐就会夭折的存在。他如今能想到的,就是老人有意在培养王令,而非至关重要的存在,即便曹庸自己也看好王令的未来,也不代表现在的王令,值得他去平视。
老人的一双眸子,好似能直达人的内心,他知晓曹庸心思,但却笑而不语,心道,小王令啊,就让你自己去证明老头子我的眼光吧,我可是十分期待,下次相遇时你会给我怎样的惊喜。
··· ···
曹府厨房内,曹霜絮与樱桃忙碌准备着午膳,王令站在一旁完全插不上手,主要是因为曹霜絮对他仍旧心存芥蒂,不愿他给自己打下手,王令只能尴尬的站在一旁观望。
“额......那个,曹小姐,你跟老孙头是认识的吧?”王令试探性的发问。
“老孙头?”曹霜絮原本不打算搭理这个人,但听到他的话,曹霜絮停下切菜的动作,有些不悦道:“你这人,好生无礼,怎敢如此称呼九庵先生?”
“九庵先生?”王令愣了一下,刚才在院子里时,好像确实听见曹霜絮这么称呼老孙头来着。
“就是孙启毫老先生啊,你与他相熟怎会不知老先生别号?”曹霜絮见他一脸茫然,感到有些错愕。
“额......你也听老孙......九庵先生说了,我与他自定州结伴而来,路上共同经历了诸多磨难,结为忘年之交,只是熟归熟,但我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所以想向姑娘打听打听,想多了解他一些。”王令道。
曹霜絮嘴角勾勒出一抹弧度,露出狡黠的笑容道:“你要我告诉你也可以,但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王令看着她笑得不怀好意,不禁心生警惕。
曹霜絮将菜刀抵在案板上道:“我要你以此情此景为题,作诗一首,若你能在半柱香之内作出一首令我满意的诗词,我便把九庵先生的事告诉你。”
“啊这......”王令有些为难,虽然他肚子里也算有点墨水,但作诗能力有限,突然让他作诗不禁有些手足无措。
曹霜絮见他面露难色,心中即失望又得意,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矛盾的情绪,她自己也不明白,但还是让樱桃弄了一炷香点上,自己则继续准备饭菜,再不去看王令一眼。
你当我是曹植嘛?一炷香?你就算给我三炷香的时间,我又能作出什么好诗······?王令无比受挫,可以说是毫无头绪,他愁眉苦脸的在厨房来回踱步。
已经在考虑实在不行的话,干脆给曹霜絮磕一个,大喊一句‘姑奶奶我错了,你就告诉我吧!’
但他立即又打散了这个念头,担心即便是自己放低姿态恳求,曹霜絮也不见得买账,思绪再次陷入了到死胡同当中。
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看一柱香即将燃尽,王令面如死灰,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可当他正准备像曹霜絮认输之时,目光不经意间,看到曹霜絮身前摆放着一个个面剂子,旁边那口翻滚冒泡油锅里,樱桃正用一双与她小臂差不多长度的筷子翻炸着什么。
他心中一阵意动,不禁凑近了一些将目光投入到锅中,锅里飘着几个被炸的表面金黄,类似油条一样的细环饼。
王令顿时灵光一闪,脑海中浮现出一首诗,心道,这不就有了吗?!
曹霜絮在王令靠近的那一刻起,目光就始终注视着他,发现这人原本有些绝望的脸上,突然恢复了神采。
曹霜絮蹙眉道:“可是有头绪了?”
王令弯身拱手道:“托姑娘的福,我作出来了。”
托我的福······?曹霜絮也不多话,将刚切下来的面剂子放到一边,沉默的与王令隔案对视,显然是在等王令念给她听。
东坡先生,今日斗胆向您借诗一用,还望莫要怪罪,小子也是逼不得已······王令心中满怀对先贤的歉意。
王令淡然一笑,装模作样的清了清嗓子,然后摇头晃脑吟诵道:“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不知此诗可令曹小姐满意?”最后他还故意摆出一副谦卑的姿态,就是要装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