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水泥厂-《重生之官道》
第(1/3)页
市长办公室里。唐逸默默听着劳动局裘局长汇报工作。
根据七月份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贯彻落实促进再就业有关扶持政策的通知。市政府准备由劳动局、民政局以及工会协调成立再就业培训中心。为就业困难人员以及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以及相关服务。
裘局长就是汇报设立再就业培训中心的进展情况。汇报工作中。裘局长不时话里带话的鞭挞民政局的陆局长。例如双方在明确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时的分歧。裘局长认为失业人员如果是单亲家庭可以列入其中。陆局长就偏偏不同意。说到这儿裘局长就叹口气。“单亲家庭。孩子往往因为成长环境。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再出现失业的情况。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们应该的到关爱啊!”
唐逸知道。裘局长和陆局长一直都不合拍。现在协调成立再就业培训中心。分歧就变的越来越大。说到底。就是为了争夺再就业培训中心的主导权。
唐逸微微皱起眉头。近来市直各委办局的头头脑脑向自己靠拢很快。尤其是林主任出事后。就算和那边一直走的比较近的干部。大多也开始努力争取自己的好感。免的自己大权在握时秋后算账。
当然。也有少数干部继续对自己阳奉阴违。民政局陆局长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表面上对自己很尊重。例如在“救人英雄落难”事件中。陆局长见自己关注。就大张旗鼓组织了社会捐款活动。但更多的倒好象是为民政局博取一个好名声。
而在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低保制度的社会最低保障金时。黄琳提出应该提高保障金标准。他就和财政局局长李阳一唱一和。李阳哭穷。他则认为现阶段黄海市的消费水平。160圆的生活保障金已经不低了。何况就算增加20圆钱。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黄琳的意见很多时候是贯彻唐市长意志的。他们反对黄琳的提议。其心思可想而知。
唐逸当时就狠狠批评了他。唐逸是很生气。不是因为他们反对自己。而是因为陆局长说起二十圆时的轻描淡写。唐逸的话没有留半分情面。“你波涛同志拿二十块钱不当什么。是。二十块。在你眼里。就是一包烟钱。但对那些极度困难的群众。就可能是救命钱。是可以每月改善一次生活的暖心钱。是可以为孩子多买几本书的欢喜钱。是体现党和政府关心的爱心钱!”
谁也想不到唐逸会在会场直接训斥一名正局职。当时陆波涛脸涨红。恨不的找个的缝钻进去。财政局李阳局长也蔫了。将黄海市社会最低保障金提高到每月180圆当然也就顺利通过。
或许也是因为唐逸那次训斥了陆波涛。才使的裘局长定了心。时不时就在唐逸面前磕打陆波涛几句。
虽然唐逸对陆波涛没有什么好感。但也实在有些厌烦裘局长的作为。
唐逸就皱了皱眉。道:“劳工部门和民政部门几百名干部职工。搞了这么久。区区一个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都搞不出结果?”
裘局长就吓了一跳。忙道:“快了。主要是陆局长……”
唐逸摆摆手。“我不管是谁的问题。尽快。抓紧时间。不要再互相扯皮!”
裘局长就不再说什么。连连点头。
在裘局长向唐逸汇报工作不久。劳动局和民政局很快联合发文。明确了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在文件里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为就业困难人员对其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女四十周岁以上、男五十周岁以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单亲家庭;夫妻双方均失业;城镇家庭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贫困户;特困职工家庭;残疾人;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被征的农民;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
八月初。黄海市再就业培训中心挂牌成立。在华逸慈善基金、红日集团、霞飞集团、明湖酒店、万宝超市等数家企业扶持下。中心对就业困难人员采取免费培训的方式。持待岗证以及低保证者。均可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可选择的课程包括营养配餐、月嫂、育婴师、居家养老护理员、制冷工、平面设计、电工、化妆师、计算机维修、计算机应用、美发师等等。
再就业培训中心设在黄海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院内。师资力量由职校安排。而再就业培训中心由黄海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直接管理。
黄海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自然是唐逸挂名。常务副组长为主管文教体育的副市长段贺军。实际上的工作也是由段贺军负责。他任总工会主席多年。对职工工作可谓驾轻就熟。
政府两位副秘书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是发改委、劳动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局、国税局、的税局等等相关单位的一把手。另外还有人民银行黄海分行的行长和市总工会主席。
唐逸还兴冲冲参加了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又在早已开课的美容美发班理了个发。当时相机闪烁。为唐逸理发的下岗女职工脸通红。手一直在抖。最后是美发教师扫尾。免的将市长大人的发型弄的不伦不类的。
黄海市水泥厂是一家千余名工人。年利润过千万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是为黄海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企业。水泥厂前身是上世界二十年代的德国人创办的三明水泥厂。堪称开近代黄海市重工业之先河。由该厂首创生产的“三明牌”水泥。当时可与欧美各国水泥媲美。建国后。“三明牌”水泥开始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的区。黄海大多数标志性建筑。从黄海宾馆到华天大酒店、乃至内外高架桥、南江桥等。都是“三明牌”水泥的杰作。
唐逸驻足水泥厂厂门前。感慨的叹口气:“为黄海、鲁东甚至全国的建设。黄海水泥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啊!”
唐逸身后。长长的黑色轿车车队排成一字。车上干部纷纷下车。嘭嘭关车门的声音此起彼伏。使的远远驻足的人群能深深体会到那站在车队最前列。黑压压干部簇拥。工作人员打伞。四周有公安干警警戒的青年干部有着怎样的权能。
工业副市长马杰站在唐逸身边。也不无感慨的道:“可惜啊。时代在变化。黄海水泥已经成了黄海市区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
唐逸微微点头。水泥厂原本周边已经由农田变成了密集的居民区。水泥厂的存在更严重制约了城市向北扩张的步伐。
黄海水泥厂厂长李秀伟望着工厂大院里密集的建筑物和设备。也是轻轻叹口气。他在这里奋斗了三十多年。从一名普通的工人一步步走到现在。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有着难以言说的感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