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边疆起战火-《明朝航海王》
第(1/3)页
大明九边之一,甘肃镇、甘州。
王越是文官出身,年纪大了,他总想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向后人证明他曾经来过。
近来边疆无战事,王越就拿起了纸笔,正在总结这些年为官、为将、领军打仗的经验,以此著书立说。
此刻,王越正在回忆成化十六年正月发生的威宁海之战,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件极为漂亮的履历,此战,虽然是与西厂厂督汪直合作的,但是,汪直的这个功绩不可抹杀,王越的功绩也不可抹杀。
王越因此战,得封威宁伯。
这可是了不得的成就!
因为,若是没有李兆同这个变数,在整个大明朝的两百七十六年历史中,因武功封爵的文官,也仅有三人。
非常巧,这三人,都姓王,分别是: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阳明。
特别说明一下,现在王越,并没有爵位在身,只因他与汪直交好,在成化十九年的时候,王越被汪直连累,夺爵除名了。
“王总制,不好了,鞑靼人打过来了。”
“来了就来了,你慌什么?”
对于鞑靼人的入侵,王越并不慌乱,毕竟,因为每年夏季和秋季,边疆总要起点战事的。
而且,王越有足够的自信打退对方。
前来报信的这名亲兵,是王越亲信中的亲信了,跟随王越东征西讨多年,放在以前? 这名亲兵是不可能慌乱的。
他的表现? 应该跟王越一样,来了就来了? 没啥大不了的? 打退就是。
“王总制,您忘了李阁老了?”
“李阁老?李西涯?你突然提他作甚?”
王越有些困惑? 鞑靼人入侵,跟早就安全回京的李东阳有什么关系?值得这名亲兵慌慌张张?
“王总制? 您忘了? 李阁老临走之前交给您一个锦囊,那里面提到了七月份鞑靼人会犯边,现在真的是七月啊!”
李东阳当初,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那就是他不应该当众把锦囊交给王越。
因为? 李东阳作为阁老,千里迢迢来到甘州,就为送这一个锦囊,而锦囊里提到的事情,现在真的发生? 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