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相忍为国-《北齐帝业》
第(2/3)页
高颎憋了半晌,道:“陛下,臣就说一句肺腑之言,以臣对突厥的了解来看,阿波、达头和处罗侯都不是省油的灯,最好让裴弘大他们斩草除根。”
皇帝的眉头皱得愈发深了,“如果这样就能永绝后患朕又何尝不想呢?高卿,朕知你心意,但你所思所想,已然有些离谱了。”
高颎肃然,将头深深埋了下去。
高纬又沉吟了片刻,道:“朕以为招抚突厥各部的事情是水磨功夫,急不得的,突厥蛮夷习性不改,突厥子民就不会对大齐有认同感,大齐就永远不可能和他们同心同德、和睦相处,这些都要时间,但前提是,突厥要永远弱小和分裂下去。”
“我看大可不用纠结太过,恩赏方面一视同仁,给他们各自都划定一块疆土,令其不得越线。朝廷作壁上观,”皇帝已然敲定了主意,又补了一句:“谁冒头就打谁。”
以北齐现在的武力值,就算让一只手出来,也是完全可以把塞北游牧民族吊着打的。说道此处,高纬也重重松了口气:
“突厥四分五裂、国力大衰,我们就不必随时准备四处出击,刚好可以省下一大笔军费,好好休养几年,也让百姓也过一过好日子…”
朝堂之上都静默了一瞬,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心病是什么。
前些日子,山东再次爆发了民乱,有豪强暗地煽动百姓抗拒朝廷的税法,此事虽然被迅速平定,但也给了皇帝不小的冲击,皇帝一连几日召见大臣,就是商议这些事如何收尾。
慕容三藏缓缓道:
“陛下当年为安黎庶降低赋税,每亩地仅取赋两升,又扼豪强兼并,本以为可大收山东百姓之心。哪知人心不足,如今添了花钱的地方,刚上调一些就惹得一些豪族都来造朝廷的反。真是人心不古。”
宰相高熲显然不同意这种论调,立即反驳道:“慕容三藏世家子弟,论起军政行伍或许在行,但说起民生又显然见识浅薄了。”
“……”
慕容三藏没想到他会这么毫不客气地评价自己,不禁蹙眉。
高熲双手拢于宽大袖内,腰杆挺直:
“臣少年时久在地方,深知百姓之苦。方今狼烟未熄,无一岁不动兵戎,农夫五口之家服役者不下二人,或在官署或充兵卒,其余能耕者不过百亩,所出仅是温饱。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贡官府,给徭役,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啊…百姓肩上的赋役之繁重可想而知!
“常言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只要打仗,就有受不完的苦,服不尽的役,亩取两升听起来或许很低,但只要这仗打不完,受苦就没有尽头!”
高纬听了之后,也是愁眉不展,半晌后才道:
“并非朕好大喜功,诸卿也该知晓,天下一日不统一,战争就一日不会止息,朕是宁要短痛不要长痛,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就是为了早日安定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