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 有规律-《全能数学家》
第(2/3)页
7个作案地点,用半径一毫米圆圈替代。三处在东南角,四个在西北角。
如果7个点呈圆形,嫌疑人居住中间地带的可能性最大。
现在……
当成猜谜游戏,几个大男人都来了兴趣。
“两级排列,把地点圈起来,会不会就是东南与西北直线区间中段呢?”
“不会这么简单,小田说了嫌疑人狡猾,这应该是故意诱导人,他可能在东北空白处,也可能生活在西南。”
杨天见儿子杨帆低头沉吟不语,怕后者下不来台,道:“不要逞强,我们平民百姓,操这个心干啥。以政府行动力,没几天就能逮住人了。”
“对,喝茶,抽烟。”田剑帮他们添加了茶水,又发了圈香烟。
“不,有规律。”杨帆目光凝聚,思考过后再次动笔。
“什么?真有?”
田剑下意识跟随他的手指看去,只听杨帆边写边说:“根据犯罪心理学,作案时又要熟悉周边环境,为防暴露又要远离住宅。那么,这个距离就划定5百米到一公里之间。”
7个点扩散,根据比例,画了七个空心圆圈。三个交叉覆盖6处,四个交叉覆盖5处,而当最后圆圈划下,最关键的地方出现了,那里,有五个圆圈交叉。
“怎么会这么圆?”陈是非倒吸一口凉气,审美不同,他见到了圆圈地美,好像用圆规画的,让他想起了达芬奇画鸡蛋,手臂稳健有力,作画千锤百炼。
这五百到一公里的比例,他到底是怎么判断出来的?用肉眼计量尺寸,神奇。
“这里吗?”杨天指着交叉点最多处。
“哎,那不就是我刚才说的两地中间段吗?”杨远高兴坏了,自我感觉良好,智商在线啊,“不过还是没侄子杨帆手段高明,把地点更精确了。”
杨远又吹捧了自己,又吹捧了侄子,顿时脸上红光满面,还能帮我准女婿,一举三得。
田剑瞄了眼那个地点,微微失望,太年轻了,不了解警务系统地强大。
“小田,这块检查过吗?”杨天帮儿子提问了。
杨帆眉头越皱越深,感觉还是不对,差了点什么?这结果出来地太轻易了。
“警队犯罪心理学专家行为学专家得出和杨帆相似的结论,那一快是百米方圆,刚好是两个公司宿舍楼,可以说被我们挖地三尺,没有收获。”田剑面无表情。
案子在第五起,作案地从北桥镇东南方偏向西北,刑警中队弹冠相庆,以为逮住了嫌疑人的小尾巴。
现实给了他们一个响亮地耳光,检查了五遍都没有收获。宿舍楼,白天员工上班后,刑警封锁现场,叫上民间开锁专家,大小箱子都查过。
这就尴尬了不是,数学家也没搞出名堂来。
杨天咳嗽一声,假意看了眼墙上电子钟,道:“九点多了,要不就散了吧。大热天回去洗澡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