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特别杨子建那则小故事,让很多成年读者和老师看了,不禁眼眶酸;让学生看了,不禁反省。 汪滟非常高兴,因为她的诗歌《我爱一中》表了,一直以来,她都担心表不了,虽然她是社长,只要专辑出来,属于她的功劳就少不了,但堂堂文学社长没表文学作品,肯定会被人私下里说闲话,说她水平不够之类的,有损威望,但现在好了。 杨子建其实没有过问,他是认为汪滟表不了的,可能因为她的诗歌内容很俗气,结果出乎意外——可能是写出了校园生活美好的一面,所以楚女才选上吧。 汪滟泪眼汪汪地望着子建道:“谢谢你。” 杨子建奇道:“这专辑上周就定好了,你现在谢我干什么?” 汪滟恋慕地看着杨子建,温柔感激道:“我知道自己那诗很一般,无论是句子还是意境,都不足以上报。楚女能采用这诗,肯定是你帮我说了好话。” 杨子建嘴角一撇,此时汪滟感激涕零,可不能泼冷水,否则后果堪忧,一个过背摔都是轻,他心虚侧头过道:“嗯,你继续努力!” 时间飞逝,转眼周三到了。 这几天,杨子建早上和汪滟跑步,但每次都能遇到林老师,只不过林蓉只在周一跑了一次后,周二周三就又失踪了,只有蓝雪还坚持跟着。 到了晚上,他就求教于张瑾,主要是按张瑾所教的“糖葫芦串学习法”,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疏理掌握,使它们系统化,开成为一个个完整的知识生态链。在这方面张瑾经验丰富,她每天都会列出一个知识概念表来,督促杨子建好好地背起来,然后给他分析理解透彻。 其实这种学习方式更适合杨子建,毕竟他前世已经学过一遍高中课本,虽然过了二十年绝大部分还给了老师,但记忆碎片仍在,通过系统化“复原”,效率立即大大地提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