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伏羲历-《冰火十重天》
第(3/3)页
因为这种历法是以定气法下的节气为基础,在节气变更的基础上将每月做一个平均简化,因此称为“均气法”。
在距今约十三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每年大约有五百天;在距今五亿七千万年前的古生代初期,一年大约为421天;到了二亿三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初期,一年大约为385天;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初期,一年是376天左右;直到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新生代初期,一年又变成了370天左右。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早就发现了“岁实古大今小”(岁实即今人所说的“回归年”)现象,西方的格里高利历却采用的一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的计算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太阳年内的天数变化,所以该历的纪年与地球的四季更替的步调并不一致,因而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差。
比如,我们知道,冬至是研究天文、确定历史日期的最重要的关键点,现在的冬至日(太阳在到达地球南回归线的那一天)大约在西元的12月21到23日之间,然而由于这种历法双轨制的存在,平常人对于冬至的认知在西元1582年前便行不通了。因为,按照西历的纪日方法,西元1280年,冬至应当是12月14日,而在西元前883年,冬至是12月28日,在西元前4375年,冬至又到了1月22日。对于没有专门研究过历法的普通人而言,如果仅仅通过史料上标注的时间,是无法准确判断当时的所处的季节。
伏羲历使用的是均气纪法,其正月初一总是包含“冬至”这个节气,也就是说冬至是一年的时间校正点,而这个校正点总是非常确定的,无关地球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也无关岁差与章动。
因此不论从太阳回归一次需要多少天,伏羲历将永远与之保持一致,而不会出现多算一个天或少算一天的情况,可以一直推算到地球形成之日与终结之时,所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日历的美观整齐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为此历史上人们付出了很多努力,西历由于是以七日为作息争取,因此人们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也一直没有能够实现这一理想(比如世界历)。
伏羲历的均气法以五日为一候,十日为一旬,一月总是三旬六候,每候第五日为休沐之期,每个月都可以排成5*6的形式,大月的31日可并入该月的尾候,作为休沐日。这种日历,不仅排列非常整齐,而且非常简便,普通人即使不经过学习,也可以通过日历上的日期迅速了解某日是否该休沐。而这一点,是西历的星期所做不到的。
此外,节气在伏羲历均气法中,必在每月的初一与十六日附近,因此,即使没有日历在手,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日期了解当时的节气,进而了解当时的气候。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不应被后人遗忘,因此在制作日历过程中,均气法制定的日期只是日历的主表部分,用以替代西方的格里高利历,给大众一个更为科学和简单易行的日从时间依据。
为了更加精确的指导生产生活与学术研究,在制作日历时还应当增加一些副历。比如:月的阴晴圆缺对潮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对于月的崇拜由来已久,月象的变化也是我们开展民俗活动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不应丢弃,所以,可以将每月的朔望晦等月历现象作为日历的副表列出,或以旧有农历的方式标注出来;同时为了更详细的标示太阳回归的位置,因此节气的具体时间点也应当作为副表列出(以定气法为准);干支历是易理的主要依据,也应当作为副表列出,传统节日与现行节日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时节,因此也应作为副表列出;为了更好的指导农时、研究物候与保护自然环境生态,七十二候也应在日历中进行标注。
ps,五万多年,很高大上的感觉。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