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意义-《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2/3)页

    十几年前,吕哲在夷陵起兵,他在这里与六国反叛势力和秦军都有过交战,与百越人打得最多,战场从夷陵县城到周边各处都留下了痕迹。

    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曾经的金戈铁马早就随风而逝,看不到曾经的烽烟,唯有随着季节的变化留下了大自然的风景。

    “咱们当初是在岸边与几万桂越人酣战的吧?”苏烈骑跨高头大马,马鞭遥指南边:“我记得当初是你带着弓弩部队埋伏在岸边,陛下亲率大队进行正面阻击?”

    梅鋗似乎也是陷入了回忆,点了点头,说道:“是啊,现在的第一舰队中郎将辩良,当时是他顶替我指挥正面的弓弩部队,我是跟卫翰和徐志埋伏在岸边的芦苇丛。”

    如果没有搞错,那一次作战也是吕哲唯一一次亲自上场厮杀,而似乎人没有杀多少个还负了点伤。从那次之后,吕哲再也没有亲自上场厮杀。

    跟随吕哲从夷陵崛起的那些将士,许许多多原本是基层军官的人,他们现在都成了军方的中高层将领,一些原本是士兵的人现在也成了军官,可以说只要是没有在崛起过程中阵亡的人,哪怕是伤残了也能转到其它地方发展,并且发展得相当不错。

    要是按照其它朝代的尿性,“太祖”崛起的地方基本上是被称呼为龙兴之地。然后会有无数人将某块地画个“圈圈”,写个标语或是立个碑,来一个“太祖当初在这里xxxxxx”,可能要特别强调当时的艰难。然后再述说谁谁谁有今天是多么的不易。

    其实那也是应有之意吧,也不全然是为了宣传或是什么,对于精神上的升华能够起到典故作用。

    当初的夷陵在六国人士叛乱之后就已经成为白地,一场大火将原本就显得破败的夷陵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废墟,后面还是吕哲下令重建才会恢复生气。

    夷陵现在的建筑基本是经过重建。十来年的春夏春冬过去,曾经的新屋有了岁月的痕迹,生活在这里的人其实也不是叛乱发生之前的那些人。

    “自从陛下将烈士园定在夷陵,夷陵又经过新一番的重新规划,原本居住在这里的人口差不多全迁移前去南陵,留下的是看顾墓园的人。”  梅鋗遥指大道两旁静立等候的人,他也特别指着其中一人,脸上似乎也带着嘲讽:“看到了吧?”

    苏烈眯着眼睛看去,说道:“那个家伙啊?让他诋毁军方,活该被调过来守灵。”

    他们说的是谁?是稍前凯旋仪式上跳出来兴风作浪的那个儒生庄青。

    庄青与许多当时在仪式上捣乱的儒生其实都没有被杀。不是吕哲有多么仁慈或是军方大度,是这些儒生的作为从律法层面来说并没有犯罪,那该怎么杀或是囚禁?

    没有杀,也没有囚禁,不代表那些儒生会没事,不知道有多少军方或是贵族放话要收拾这些儒生,最后叔孙通等人向吕哲求了个情,像是庄青就被调过来守护烈士园,其余的儒生也都有各自的安排。

    诋毁军方,然后被安排守护烈士园。军方对这样的处置虽然并不感到满意,可是想想也觉得非常解气。军方是这么想的,庄青不是诋毁军方吗?那就一辈子去守护诋毁对象的身后安身之地,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讽刺人的事情了。

    王车停顿。吕哲是左右牵着两个儿子的手一起下车。

    皇帝露面,静立等候的人都是弯腰行礼,口呼:“参见陛下!”

    吕哲不需要去搭理行礼的人,他松开抓住两个儿子的手,目光巡视着停留在一个身穿道士服装的老者身上。

    必须说明一点,现在这个年头可还没有道教。有的是黄老学派,而黄老学派并不等于是道教,所以绝对没有什么道士,要是有也是术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