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超前,还是落后?-《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1/3)页

    胜可活,败必死?

    将近四千的胡人不是来自同一个部落,他们甚至都不是同一个族群。  他们之中有来自峻稷山的匈奴人,有原本河套的戎人,更有不少连自己是哪族人都不知道的草原人。有些是近期被俘,有些已经被俘有一段时间,被俘虏越久的人身上的凶性越少,倒是刚刚被俘虏的一批人还有点雀雀欲试。

    草原上的语音体系并不单一,就好像同一个华夏大地会有那么多的方言一样,实际上草原上的语言也分为很多种,很多人在呼喊着,他们在聚集同一语言体系的人。

    国防军驱使来马车,车上装的是缴获来的兵器,大多是一些剑和长矛。这些青铜兵器本来就是胡人战败之后被收集起来,打算运回后方融掉,或是制造一些铜器,或是干脆融了转为铜币,现在再给胡人自行挑选倒也是废物利用了。

    “给配置弓和箭吗?”

    “胡人擅射,我们是要试验火器兵,没有弓和箭的胡人试验不出什么。”

    “那伤亡……”

    “数量不要太多,允许他们配置五百弓兵吧。”

    “诺!”

    国防军再次驱赶来马车,这一次马车上放的是角弓和一些品质不同的箭。

    胡人没有冶炼技术,他们的箭,箭镞一般都是骨质,要么就干脆是削尖了的木头本身。说实话,胡人的箭对身穿甲胄的人杀伤力不怎么样,不像帝**那边的箭镞都是金属结构,三棱的箭镞本身也带着破甲的功能。

    火器兵这边也在忙碌着,他们以五十人为一队,在军官的口令声中不断列队,一个又一个横向一排五十人的队伍站得笔直,然后另一个五十人队堆叠上去,形成一种前前后后五排,每排五十人的阵列线。

    若是从高空向下鸟瞰,火器兵队列之后形成的是一种一条条的横向阵列。每个阵列有二百五十人,这二百五十人形成一个长形的军阵。然后,一个又一个二百五十人形成的军阵,他们又在大范围排列成为一个扇形的大阵。

    扇形的大阵中没有炮的身影,参战的士卒只有三千五百名燧发枪兵,他们已经排列好阵型。

    华夏军队列阵而战的观念早就已经深入骨髓,冷兵器时代结阵而战充斥着每一场战争。他们会在不同的地形排列适应的阵势,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离不开阵型。可以说整个华夏的冷兵器战争史就是各种各样军阵的表演史。

    纵观任何一次有记载的战争,只要军阵没有崩溃,战争就不会分出胜负,军阵最先崩溃的那一方则意味着战败。

    华夏军队上至统军大将,下至普通士卒,每一个人都知道军阵存在的意义,他们的平时的操练中,操练最多的其实不是个人的搏杀技巧,是演练军阵。依靠一次次的演练来形成军阵的磨合度和配合度。

    火器兵也是华夏的军队,出塞的一校火器兵是帝国现如今仅有的两校中的其中一校。帝国现在有三百万以上的大军,配置火器的部队却是只有一万人,出塞的一校等于是帝国火器兵的一半,尽管这一次是面对一批重新武装起来的战俘,可是他们仍然依照操练条例尽力做到最好。

    “面对俘虏又怎么了?只要那些胡人重新拿起兵器,那他们就是敌人。杀死敌人是我们的天职。哪管他们是怎么来的。”

    “所以,等一下注意听口令,要是在这么个场合还失误,不用军法处置,自己滚出火枪兵部队!”

    “你们要做的就是盯死他们,听取命令开枪杀死他们!”

    好些军侯在军阵之中来回走动。他们在向士卒大声喊话,可以是鼓励,可以是威胁,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士卒服从服从再服从!

    火器兵列阵完毕,本来应该被安排在左右两翼的骑兵没有加入,火器阵列中应该存在的近战辅助兵种也没有出现。

    “面对一群松散的战俘,要是连这种程度的战事都拿不下来……”余樊君其实觉得很没有意思。低声道:“不过是一场交差似得应付而已,估计国防军那些人都觉得没意义,只是需要做出个姿态让人

    余樊君的意思是,帝国皇帝相当重视火器兵,国防军的一些将校为了向皇帝交差才搞这么一出。他认为这样做完全就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将那些战俘押回去,是杀掉还是充作奴隶也比这一场作秀来得有实际价值。

    被安排作为火器兵对手的胡人已经武装完毕,人群之中不断有人在高声呼喊着什么,将近四千的胡人分为三个集体凑成了三个杂乱的人堆。

    “只有八百多人的是峻稷山所部的匈奴人,那股二千人左右的胡人是杂胡,另外那股近千人的是戎人。”

    “峻稷山所部的匈奴人还有点凶性,另外两股胡人中的戎人那一批也表现出了一些攻击性,人数最多的杂胡还没有开始打就往后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