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局外人的劝谏-《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2/3)页
所以说,不是吕哲选择极端的开启民智方式,是时代的现状让吕哲选择了那样的方式,及早走上那样的扩张道路对于华夏族群来说是走到了其它族群的前方。
民族教育在汉国(特指长江区域、以及以南)已经执行了五年,最先接受该方式教育的军方全盘接受了本民族至上的思想,军方也在对外开扩中发挥出了解种族博弈的残酷性,一些原本为幼童现在已经是小伙子的年龄层正在长大,这一代人注定是族群的未来,他们也注定会追随前辈的行事方针在未来成为开扩族群生存空间的一份子。
汉国强势崛起,汉国的风尚既是华夏大地目前的主流。属于汉国“风尚”可以是体现在文化上面,可以是在生活习惯上面,更加可以是在思想上面。弱者有学习强者为什么会变得强大的天性,理所当然秦国对于汉国的动静虽然做不到了如指掌,但是对于既定的国策怎么都是能猜测出来的。
吕哲在培养“怪兽”,一头充满了扩张**的“怪兽”,用人的鲜血和掠夺来的财富使得那只“怪兽”充满了攻击性,最先遭受伤害的百越诸族已经快到在华夏疆域内绝迹,新的受害者……也就是塞外胡人也在那头“怪兽”的肆虐下饱受蹂躏。
如果没有那个实力去抗衡,千万不要将“怪兽”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特别是那头“怪兽”还有点理智的情况下。
“以目前大秦的现状,真正可以发挥的战争潜力不多,”李斯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他一直在挖伤疤:“蜀郡、巴郡、汉中郡已经为汉王哲统治两年,期间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反抗,哪怕是有动乱也是因为汉王哲在处理住民上的原因。北地郡和上郡自胡人南下之后就成为战区,人口大量流失的同时生产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而言,能够发挥出战争潜力的只有内史郡。”
所谓蜀郡、巴郡、汉中郡的原住民反抗是什么?其实就是在区分非本族族裔的操作上,汉国的国策是任何事情都优先考虑本族黔首,对待非本族群体则是剥削政策。而蜀郡、巴郡、汉中郡历来就是族群复杂的区域。除开秦地或是六国的族裔之外,还有巴人、蜀人、羌人和其它很多族裔。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除了巴人和蜀人被认为是本族族群之外,其余各色的族裔都被认为是异族,一场关于生活区域,包括其栖息环境的重新划分也就开始了,大量不被认为本族黔首的族群遭遇到了驱逐,有暴力也就会有反抗,针对性的镇压也就理所当然地发生了。
“后期汉王哲有做过策略改变,接纳了一大批已经归化的族群。但是对于很多族群依然是使用铁血掠夺政策。”李斯说着说着两眼似乎都快发光了:“牺牲了那些被认为是异族人的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不得不说那是有效占领的手段,用最短的时间使得多数人认同统治,在其中获得利益的人群自然是心向汉王哲,那也是为什么三郡之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乐意被汉王哲统治的原因。”
创造阶级矛盾,使之有明显的区分,再发展斗争争取多数人,那都是天朝用烂了的招数,李斯对那一套策略当然不知道根由,可是并不妨碍拥有足够政治经验来发现这一项策略的作用。
“快速收拾民心。又用最可行的手段安抚战争创伤,对于生产的恢复和民间的民力运用是一种投利的速效手段,中原各地的黔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接受新的统治集团。不过是一年不到的时间,汉王哲的官员已经实施有效的行政统治。若是在接下来收拢更多有共同利益的家族,增加中原各地的青壮成为士卒的数量,依照汉王哲的扩张手段,他们很快就会不分彼此。”
“我们的战争潜力严重不足。粮秣更是依赖于汉王哲的支持,不谈人口基数上的差距,大肆的征兵已经严重破坏本身的生产力。目前还能维持二十余万军队建制是因为汉王哲还在持续不断供应粮秣,一旦汉王哲卡断粮秣的支持,我们能有足够的后勤能力保持二十余万部队的军需用度吗?”。
李斯没有用专业的术语来介绍历史的进程,可是他很明显已经发现到社会环境在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春秋战国时代那种地域的区别也在淡化,那是随着汉国官方不断进行舆论宣传带来的成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