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更辽阔的世界-《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2/3)页

    “新出现的异族是之前我们没有接触过得族群,他们大多为狄人模样,有一些异族的长相与狄人也有着很明显的区分。”

    在当代,称呼一个人种为狄人并不是在讲族群,其实就是说那帮人是一些白种人。自上古先秦之后华夏族群对于异族长期以来很难进行区分,例如在两汉期间就将所有生活在草原上的胡人称呼为匈奴,压根就懒得去调查,不然调查之后就会清楚并不是所有胡人都叫匈奴,胡人内部也有着不同的种群。

    现在是上古先秦时代的末期,也受到了来自吕哲的影响,人们……至少是汉国高层还不至于将所有草原上的异族都认为是匈奴这个族群,还知道草原上除了匈奴之外有休屠、浑邪、白羊、楼兰等等不同的族群。而他们也知道草原霸主也不是匈奴,是盘踞在雁门关外直至辽东以北那片区域的东胡。

    草原霸主东胡是一个比较聪明的族群,因此华夏历史上对于东胡的记载也比较少,那是因为东胡很明智地将自己扩张的区域远离中原。像是将扩张方向选定为南下的胡人则是被华夏历史比较多的进行记载,例如匈奴、先辈、契丹等等,而无一例外的是向南扩张的胡人,无论是否成功成为中原的占领者,无论他们曾经再怎么辉煌都被强悍的华夏文明“包容”得一点残渣都没剩下。

    很多汉国高层能理解自己效忠的对象为什么会针对匈奴。不是拿出更强的军事力量去针对当代草原霸主东胡。特别是来自原本秦国的那批人对于吕哲针对匈奴更加理解,那是因为匈奴有计划在对草原南方的土地进行侵占和蚕食,对于疆土有着“护犊之心”的华夏族群怎么能够容忍有异族侵占自己的土地,自然是要愤而反击。

    秦国东出之后没有更多的余力兼顾北方,自始皇帝发动统一之战伊始,匈奴就开始在侵占河朔区域,直至列国最后一个国家齐国举国投降的时刻,原本属于秦国疆域的河南地已经全数落在了匈奴的手中,解决完列国的秦国也才会发动北征之战。

    历史上始皇帝发动北征之战被套上了诡异的色彩,说是有术士占卜出“亡秦者胡”。因此才燃烧起始皇帝北征的导火索。事实上是什么?是河南地的失去让咸阳直接处于一个相对的位置,拥有庞大战马优势的匈奴从河朔区域呼啸南下几乎没有障碍,一两个月的时间匈奴人就能将兵锋推进到咸阳城下,对此秦国怎么能够容忍?

    秦国派出蒙恬率军北征用时一年重新从匈奴人手里抢回被侵占的河南地大部分区域,可是在随后的华夏内战中,匈奴又趁这一段时间掉头席卷而来,迅速地又侵占了河朔区域。匈奴侵占河朔是在什么时间节点?是华夏的历史进程到了“楚汉相争”的时期,匈奴人自然是能悠闲地占据水草丰美的河曲区域,修生养息的同时匈奴又在冒顿的统治下急速扩张。在冒顿的手底下完成西征西域又北击东胡的事业,将匈奴这一个族群一举发展成草原霸主,也让匈奴人形成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随后成为华夏族群长达三百余年威胁的存在。

    定都咸阳(改名长安)的刘汉皇朝自然也明白河曲区域的重要性。夺得天下的刘邦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手底下的军队在华夏内战中获得,那么刘汉军队就是一直王者之师、精锐之师,随后也开始发动夺回河曲的战役,“白登之围”也就发生了。

    对于历史进程有些了解的吕哲很清楚现在的匈奴不是草原霸主。但是匈奴的发展潜力必定会在冒顿的崛起过程中被挖掘出来,注定会成为华夏族群的生死大敌。吕哲可不希望自己在日后面对的是完成崛起的匈奴,更加不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也需要依靠献上美女才能脱身。那么自然是要在匈奴没有崛起之前给予沉重的痛击,最好是能将包括冒顿在内的胡人全部消灭在河西走廊区域。

    怀着这样的想法,尽管时机不是那么成熟,可是吕哲依然选择发动出塞之战,因为准备不是那么充分,又有着太多的意外,结果就是出塞汉军的兵锋首次变得不是那么锋利。

    “我们的骑兵还是太少了,想要堵截胡人从西北突围至少需要二十万以上的骑军,而我们现在能够分兵拦截的骑军只有不到十二万,后勤的维持也存在困难。”李良请示了一下让人将俘虏到的一些人押进来,他指着那些捆绑的俘虏说:“他们是来自于西边的异族,根据先前归附的那些胡人介绍,这些人并不属于北方的游牧部落,至于是来自哪里因为语言障碍的关系暂时没有头绪。”

    不同的族群会有不同的装束,稍微有共同点的就是越落后的族群穿戴兽皮的几率也就更多,被押解进来的异族有不少是穿戴兽皮的人,一些则是穿着很明显的奇装异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