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国祚(一)-《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1/3)页
军事学院的存在就是量产军官,也是一种针对军官特性进行培养的存在,秦国虽然对这种概念比较模糊,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察觉得出来。
军官的系统化培养对于军队的基层来说很重要,但是想依靠这种模式印模版一般地教导出一批什么绝世名将就肯定是在开玩笑。吕哲设立军事学院并不奢望能获得多少绝世天才,他是在为以后的一些重要变革在提前打下一个牢靠的基础,这点别说是身在其外的列国武人没发觉,身在其中的汉国武人阶层也根本就没意识到。
军政分离的第一部吕哲在开国之处就已经执行,他重视军队却也忌惮军队,不得不考虑唐末时期节度使割据会在自己的国家重演,因此军队将领的频繁调动也就成了解决的方法之一。
但是呢,在没有足够合格军官的前提下,军队将领频繁调动存在的风险很大,特别是在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既有可能让一支原本战力高强的军队变得十分不堪。
当前的军队特性下,每一名将军在上任的时候总是会携带一些熟悉的助手,这些人在该名将军的部队中通常就是作为某支部队军官的存在。结果就是将军一旦被调任,那些部队的军官也随之走了,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必然是要遭受影响。
吕哲想要改变的是将军上任一大批亲信安插军中的常态得到终止,用系统化的方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军官担任军中的职位,这样或许能改变军队成为某个将军私军的怪圈。
该次秦国提议汉军北上共抗胡人,吕哲的反应让秦国上下皆是有点不理解。并不是说汉军北上与秦军协同作战不可思议,秦国有人自然是能看出汉国想要提前了解胡人的战争模式,这从汉国反过来提议先派一个观察团的举动就能猜测的出来。他们所不理解的是,吕哲并不派什么重将北上,北上的汉军官职最高也不过是校尉级别。卑将、偏将、中郎将、将军这些却是一个都没有。
没有重将随同北上,足以说明吕哲想表达的意思再清楚不过,那就是汉军将归属于秦国将军指挥。按理说秦国对吕哲这么做该是欢欣鼓舞才是,可是他们真的不明白吕哲为什么要这么干,一下子就显得有些迟疑了。
“汉王不怕我们吞并该支北上汉军,或者是特意拿这批汉军去消耗吗?”蒙毅使用的是反问句。他摇着头:“汉王根本就不担心发生以上的事情,现在是大秦有赖于汉国。”
说起来,吕哲吞并的秦军数量可不算少,先是吞并了司马欣所部中的五万,后面有陆陆续续吞掉了大概三四万。吕哲也差不多是依靠这批秦军的优良素质才将军队的框架搭建起来。
现在汉军之中,成为高级将领的秦系军官并不少,司马欣就是一个明显的标榜成了汉国的太尉,军中屯长到别部司马中秦系也占了其中的六成,列国认为汉国一直对秦国态度有别正是因为这点。实际上呢?秦国这边却是很清楚那些归于吕哲麾下的士卒到军官压根就没有重归秦国的想法或是打算。
到目前为止,汉军依然还是唯一一支能够获得军饷的军队,除此之外的秦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哪怕是想执行军饷制度也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支撑,行使的还是徭役或者强制征兵的那一套。
汉军一直士气高昂正是出自这点。毕竟他们平时能够获得军饷,参战了还有什么战时津贴,建功有赏的同时战死也有后续抚恤。从待遇上来讲比之汉国之外的军队不知道要优厚多少倍。
在这个没什么民族大义的年代里,利益才是驱使人去搏命厮杀的根本,待遇不如人不说,汉国欣欣日上,秦与列国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怎么去吸引汉军背叛归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