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节 和谈-《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3/3)页

    多尔衮自然不会做这种打自己脸的事,反正不调动这些人,还让人觉得此时他牢牢控制朝堂的假象,万一调了没调动,那可就暴露了自己现在压制不住局面的情况。

    多尔衮需要扭转这种局势,他需要力量更需要时间。

    他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和谈?开什么玩笑!”

    杨潮在南京收到山东转过来的情报,清军派遣使者要跟自己谈判。

    反复思考,权衡利弊。

    “好,那就谈!”

    杨潮知道这是多尔衮的拖延之策,但是自己何尝不需要时间,必须有两三年时间治理,杨潮才能将所有的政治、军事能力凝聚起来,到现在不过是在勉力维持而已,太多痹症依然没有革除。

    杨潮不认为时间会站在八旗一方,他们在变也就是那几招,人力和经济的落后,这是无法扭转的。

    “大人,此举怕是又要惹来非议!”

    黄凤府不太赞成,他一直主张稳守江南,任由清军去打击其他抵抗力量,既不跟清军和谈,也不跟清军作战,就差说出明太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了。

    黄凤府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清军将朝廷灭了,然后杨潮站出来收拾旧山河,登基为帝,完成霸业。

    但是时代变了,杨潮已经不太想玩这一套延续了几千年的争霸天下的游戏了,西方三十年战争行将结束,他们开始了以谈判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先河,杨潮觉得还玩这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游戏,太过落后于时代了。

    而且杨潮一直很向往后世抗日时候,两方能够摒弃前嫌合作抗敌的壮举,这给中国人树立了一个新的规矩,那就是外敌大于内斗,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当外敌侵略的时候,所有中国人当捐弃前嫌,共同抗敌,之后在分出胜负也不迟。

    在此之前,即便是朱元璋这种人物,也是先在南方跟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内斗一番,将内部敌人先消灭之后,才开始北伐的,如果此三人能够联合在一起,估计灭元大业会提早十年。

    朱元璋做不到的,杨潮决定由他开创,给中国树立一杆旗帜,文明的旗帜。

    “怕什么,本督遇到的非议还少吗。一旦开始谈判,你就可以革除痹症了。”

    见说不动杨潮,黄凤府也只能接受了,更何况他确实也很需要时间。(未完待续。。)

    printchaptererror();


    第(3/3)页